476
16年前,他背负9000元外债只身外出务工;16年后,他回乡投资150万办起了花山肉鸽养殖基地,实现年收入180万。普安镇杨柳湾村农民王才文的创业故事,在开江广为流传,成为佳话。
踏着初秋的晨光,我们一行慕名前往普安镇杨柳湾村开发区。在杨柳湾村支部书记周依东的引领下,我们在开江县花山肉鸽养殖基地见到了王才文。“我们的肉鸽都是引进的美国大皇鸽、丹麦皇鸽、法国卡奴鸽等世界优良品种,营养价值很高。”王才文一见到我们,就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的“宝贝”。
回想起创业的艰辛历程,王才文感慨地对向记者说:“92年,家庭经济很困难,欠了9千元的外债。为了挣钱还账,我一个人远赴上海打工,每天都要工作十七、八个小时。”
王才文不仅吃苦耐劳,而且头脑灵活。当他发现很多老乡都在工厂附近做水果生意,并且生意不错,他毅然辞职做起了水果小老板。“当时做水果生意也很辛苦,竞争压力大,仅工厂附近的水果摊就有36家,不过后来只有我坚持下来了。”王才文提起当时的情景既辛酸又自豪。心里一直不“安分”的王才文,在别人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,他却决定开一家水果超市。他的睿智和勇气,在水果小贩中一下子凸显出来。在他的精心经营下,水果超市生意非常红火,不但解决了8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,还为他赚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经过多年的打拼,手头有些资金积累的王才文又不“安分”了。
细心的王才文发现: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对健康、营养的追求与日俱增。朋友间流传的“一鸽顶九鸡”之说,给了他启发和灵感。他先后多次到餐厅了解鸽肉的市场需求,并三次到上海的肉鸽养殖基地考察,并认真学习研究养鸽技术。2008年6月,他离开生活了16年的上海,决定回乡成就他的创业梦想。
“当时也很担心、犹豫,家属也反对,我们夫妻多次商量过,要冒那么大的风险,到底值不值?刚搞第一期养殖时,我每天起早摸黑、亲历亲为,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。”王才文最初创办养鸽场时,遇到重重困难。
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帮助下,养殖基地逐步走上正轨。目前,投资150多万元的花山肉鸽养殖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,成功地繁育出了3个品种、4千多对种鸽,每年可以出栏600万对肉鸽,年总收入180多万元,纯收入达100多万元,已发展成一个以养殖肉鸽为主,集生产、销售、科研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。
·陆世斌 本报记者 孙成霖·
刊于:《达州日报》2009年9月5日第2版
1113
948
1033
914
8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