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道甘泉滋育希望——开江水利建设纪实》

痕迹  2009-12-10 13:40  742

  滚滚清流沿渠奔涌,泽被千家万户;汩汩甘泉溢渠而出,滋润四方农田……走进开江县的城镇村落,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水利工程带来的勃勃生机。  

  近年来,开江县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思路,以项目建设为重点,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,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,大力实施惠民水利项目建设,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、生活条件。

  安全饮水“润”民心

  “现在不用挑水吃了,也不担心水安不安全了,党委政府又为我们造福了!”拧开水龙头,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,任市镇黄泥磅村村民曾凡碧脸上笑开了花。  

  多年来,任市镇龙王沟村、黄泥磅村、奚家坝村3个村的村民一直饮用着地下水。由于当地地下水的铁锰超标,严重危害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,饮水安全成了当地群众的“隐痛”。  

  为解决该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,该县投资60多万元,建成了可供5000人饮用的明桥村级供水站,切实解决了3个村共3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如今,水龙头一拧,清澈的“放心水”、“健康水”就流在了村民的心坎上,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。

  近年来,开江县坚持“科学规划、突出重点;因地制宜,饮灌结合;项目支撑、多方筹资;建管并重、发挥效益”的原则,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共投入资金1552万元,在全县17个乡镇,43个村规划实施了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,共解决了3.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  

  除险加固“安”民心

  位于永兴镇姚家坝村的老河堰水库,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由于受当时建设期间的技术、材料、投资、施工的影响,加之年久失修,严重老化,严重威胁着库区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  

  为了让村民能睡上“安稳觉”, 2008年10月,开江县筹集资金50万元,对老河堰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整治。在工程建设中,坚持科学规划、高质量、高标准,采用砼六棱块等新材料用于水库大坝整治,使整治后的水库大坝做到了“内坡硬化、外坡绿化”。经过4个月的除险加固整治,该水库于今年2月全面竣工。整治后的老河堰水库新增恢复库容2万方,扩大灌面300亩,极大地保证了水库灌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,切实发挥了水库防汛、抗旱,保蓄、保丰收和养殖等基础作用,大大提高了水库的综合效益。  

  去年以来,开江县积极创新机制、多方筹资,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完成老河堰、舒家沟、新拱桥、谭家湾、孟家梁、黄家岩等6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,兴建微水工程96处,其中山平塘6口,蓄水池90口,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00多亩。  

  兴水治旱“暖”民心

  开江县位于川东伏旱地区的中心,属河源台地,水资源缺乏,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三分之一,严重制约了全县工农业的发展。  

  普安镇红庙村的村民多年来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,由于渠道配套不完善,有水无渠,一遇干旱,不少农田仍无法灌溉,农民只能望天兴叹。今年年初,一条长1.8公里的支渠修到了他们的家门口,使该村1200多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灌溉,切实保证了该村水稻的丰收。  

  近年来,为了解决农村灌溉的问题,开江紧紧抓住中央、省、市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契机,牢固树立服务灌区群众,服务全县经济建设的思想,科学规划,大力实施宝石桥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投资500多万元,新建红庙支渠、仙耳岩支渠、罗家院支渠、孙家沟支渠、王家垭口支渠、宝石一支渠、二支渠、三支渠、四支渠等十多条支渠,共计20多公里,新增灌溉面积10000多亩,使粮食增产超过100万公斤以上,为农业增产、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。

  ·陆世斌·

      刊于《达州日报》2009年12月10日二版

 

相关内容
  • “不安分”的王才文
    16年前,他背负9000元外债只身外出务工;16年后,他回乡投资150万办起了花山肉鸽养殖基地,实现年收入180万。普安镇杨柳湾村农民王才文的创业故事,在开江广为流传,成为佳话。踏着初秋的晨光,我们一行慕名前往普安镇杨柳湾村开发区。在杨柳湾村支部书记周依东的引领下,我们在开江县花山肉鸽养殖基地见到了王才文。“我们的肉鸽都是引进的美国大皇鸽、丹麦皇鸽、法国卡
    痕迹 | 2009/09/05 22:41 | 407
  • 《开江拯救“慕母亲河” 两河清水又重现》
    潺潺河水悠自流、雕花石栏别有致、拂堤杨柳醉春烟、漫步游人密如织……徜徉在达州市开江县城滨河公园林荫道上,一组组情景相融的和谐画面,见证着“两河”治理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    痕迹 | 2009/07/07 14:06 | 1052
  • 《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》
    “噼里啪啦”,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,注册资金达150万元的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在开江县长岭镇山溪口村成立了。笔者见到合作社理事长也是该村支部书记刘大秧时,他正与村民交流着生猪养殖方面的经验,忙得不亦乐乎。
    痕迹 | 2009/06/20 14:04 | 881
  • 《共创希望之路》
    开江县作为全省劳务输出重点示范县,去冬今春,受金融危机影响,全县返乡农民工高峰期达19594人,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问题。令人欣喜的是,该县以实施“三项行动”为载体,多措并举抵御就业“寒冬”,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踏上了希望之路。
    痕迹 | 2009/07/11 14:00 | 949
  • 《“铁人”孙培伟》
    人物档案 孙培伟,1935年出生于开江县灵岩乡土地坪村。13岁那年,迫于生活压力,开始挖煤拖煤。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新中国成立后,他多次被表彰为先进生产者和“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”、“国劳动模范”,被工友亲切地称为“铁人”。
    痕迹 | 2009/09/01 13:50 | 831
相关推荐
新闻旧写
热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