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6
本报讯 自中组部提出开展“三分类三升级”活动以来,开江县严格按照要求,坚持分类指导、突出实践特色,深入把脉“问诊”、对症“下药”,85个后进党组织普遍实现晋位升级。
下猛药治顽症“强身健体”
初夏时节,走进开江县永兴镇门坎坡村,农家小院错落有致、联户公路蜿蜒伸展,一幅和谐画卷徐徐展开。谁能想到,这个昔日遗留问题较多、干群积怨颇深、经济发展滞后、远近闻名的“市级贫困村”,已实现华丽蜕变,年人均增收1500元。
开江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该县大力实施“立体式摸底、量化式评价、台账式管理”“三式工作法”,采取“1+1”模式,对口从发改、水务、林业、农业、扶贫、人社等部门选派48名干部担任后进党组织“第一书记”,加速推进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。
这些“第一书记”到任后,许多热点难题迎刃“解扣”。谈到以后的打算,门坎坡村党支部书记吴洪章说:“村党支部一班人有精力、有信心转化土地经营模式,在大规模发展种养业上做出成绩。”
理思路助发展“惠农富民”
“理清发展思路,找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,作为后进党支部转化晋位升级的根本落脚点”。开江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熊文琦在全县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推进会上掷地有声。
该县坚持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培训3200余人次。过去靠经营传统农业的长田乡白鹤寺村党支部,通过培训学习,确立了“生态立村、科技兴村、产业富村”的思路,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完成定植银杏200亩、山胡椒100亩、烟叶250亩,涌现出50余户科技致富能手。
该县通过送政策、送资金、送技术、送信息,85个后进党组织在联乡、驻村及结对部门的帮扶下,理清了发展思路,争取落实交通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325.4万元,有力推动了后进村的转化升级步伐。
为群众办实事“凝心聚力”
“以前见到干部就是扭着吵闹,现在我们主动和干部打招呼、扯家常,关系好得很哟!”,灵岩乡天宝寨村民刘昌玖说。
开江县把解决民生问题、为民谋福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一件件亲民、为民、富民的实事在后进党组织各项工作中处处显现。回龙镇陈家沟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,硬化村道公路6公里,发展养鸡、养猪、酿酒大户8家,为村民办实事好事20余件。县电力公司火电厂支部分类设岗定责,努力争创“样板窗口”、争当“示范标兵”,大力开展“送温暖、献爱心”活动。
实施后进党组织转化升级行动以来,开江县修建村级公路、人行便道80公里,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80个,改善饮水设施57处,化解矛盾纠纷355起,一批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事落地开花。 (陆世斌 朱洪春 胡开渊)
刊于《达州日报》2013年5月11日
476
1113
948
1034
915